防護門作為人防工程的核心防護設施,其安裝質量與地面、墻面的基礎條件密切相關。以下從地面和墻面兩方面,詳細介紹防護門安裝時的具體要求: 一、對地面的要求 防護門安裝的地面需為設備提供穩定的承重基礎和精準的安裝基準,具體要求如下: 地面結構強度 安裝區域的地面(如門洞下方的門檻或地面基層)必須達到設計強度等級。通常要求混凝土強度不低于 C30,且需通過養護達到設計強度的 75% 以上(可通過同條件試塊檢測確認),避免因地面強度不足導致安裝后沉降、變形,影響防護門的密閉性和穩定性。 若地面為回填土或松散基層,需提前進行夯實處理,壓實系數不小于 0.94,必要時采用碎石墊層或灰土擠壓等方式增強地基承載力,防止后期地面下沉導致門扇與地面間隙過大。 地面平整度與標高 地面表面需平整,用 2 米靠尺檢查,平整度誤差不得超過 5mm。若地面存在凸起、凹陷或裂縫,需提前修補打磨,確保防護門門扇關閉時與地面貼合緊密,避免出現縫隙影響密閉性能。 地面標高需與設計圖紙一致,誤差控制在 ±5mm 以內。例如,防護門門檻的地面標高需準確,若過高可能導致門扇無法關閉,過低則可能影響戰時防沖擊波效果。 地面清潔與預埋件 安裝前需清理地面雜物、浮塵、油污等,確保防護門底部與地面接觸緊密,避免因雜物導致密封不嚴。 若設計要求地面設置預埋件(如固定門扇的地腳螺栓預埋件),需確保預埋件位置準確、牢固,預埋件頂面與地面標高一致,偏差不超過 3mm,且預埋件需經過防腐處理。 二、對墻面的要求 墻面是固定防護門門框的關鍵載體,其結構、平整度、垂直度等直接影響防護門的安裝質量和防護性能,具體要求如下: 墻面結構強度與完整性 防護門所在的墻面(多為鋼筋混凝土人防墻體)需達到設計強度等級(通常不低于 C30),且無蜂窩、麻面、孔洞等缺陷。若墻面存在裂縫,需評估裂縫是否影響結構承載力,必要時采取壓力注漿等方式修補,確保墻面能承受防護門傳遞的沖擊波荷載。 墻面厚度需符合設計要求,例如,抗力級別為 5 級的人防門,其所在墻面厚度通常不小于 300mm,以保證足夠的防護能力。 墻面垂直度與平整度 墻面垂直度是確保門框安裝垂直的基礎,用 2 米靠尺檢查,垂直度誤差不得超過 5mm。若墻面傾斜,會導致門框安裝歪斜,進而使門扇無法正常關閉或密封不嚴。 墻面平整度誤差需控制在 8mm 以內(2 米靠尺檢查),若墻面凹凸不平,需用水泥砂漿找平,確保門框與墻面貼合緊密,避免因間隙過大導致固定不牢。 門框安裝位置的墻面處理 防護門門框與墻面連接部位需預留足夠的空間,確保門框能嵌入墻體并通過螺栓、焊接等方式固定。例如,門框邊緣與墻面的距離需符合設計要求,一般不小于 100mm,以便進行混凝土澆筑或灌漿固定。 若墻面為砌體結構(非人防區域輔助墻面),需在門框安裝位置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或圈梁,增強墻面的整體性和承載能力,避免門框固定后因砌體松動導致變形。 預埋件與預留孔洞 墻面需按設計要求預留門框固定用的預埋件(如角鋼、鋼板等),預埋件的位置、數量、規格需準確,偏差不超過 10mm,且預埋件需與墻體內的鋼筋焊接牢固,確保能承受門框傳遞的荷載。 若防護門帶有門檻,其兩側墻面需與門檻同步施工,確保墻面與門檻連接部位平順,無錯臺,避免影響門扇關閉。 總結 防護門安裝對地面和墻面的要求,核心是確保基礎結構穩定、尺寸精準、表面平整,為防護門提供牢固的安裝載體,最終保證防護門在戰時能有效抵抗沖擊波、防毒劑等,發揮其防護功能。實際施工中,需結合《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》(GB 50134)及具體項目的設計文件,對地面和墻面進行嚴格驗收,不合格的部位需整改合格后再進行防護門安裝。
|